越南榴莲滞销,水果商愤怒:都是中国商人的问题?

时间:2024-06-21 13:46:40来源:天津市品茶大全 作者:探索

在越南南部的越南一个农业大省,一派热火朝天的采摘榴莲景象正上演着。漫山遍野的榴莲榴莲园里, 只见园丁们三五成群,有的在树上剪下成熟的榴莲,有的在地上装箱打包。然而就在这欣欣向荣的滞销中国景象背后,一群越南水果商正焦头烂额,面临着滞销的窘境。他们指责中国商人才是水果商愤商人根源所在,到底是怎么回事?

越南一年四季榴莲


越南自古就有栽种榴莲的传统,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气候条件,再加上肥沃的红壤,为榴莲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。一年四季榴莲都有上市,主产季节是怒都每年的6-8月和10-12月。这也是越南越南榴莲出口的两个旺季。

全国各地的榴莲榴莲主要由南方几个热带农业大省来供应,如:林同省、宁顺省、滞销中国广治省等。水果商愤商人以林同省为例,距离胡志明市仅一小时车程,榴莲园占地面积达2万多公顷,单单就这个省,一年的怒都榴莲产量就高达30多万吨,素有"越南榴莲王国"的美称。


从产地出发,榴莲需要在7天之内销售出去,否则就会发生变质。越南往年,绝大部分出口需求来自中国,占据越南出口榴莲份额的榴莲80%以上。只要是滞销中国产地行情一旺,当地的果品收购商就会派出大量收购队伍到处收集,经过分拣包装后再运往中国市场销售。

中国采购商扎堆 榴莲滞销

不过就在最近,这一切突然发生了改变。水果商愤商人越南榴莲商们连连叫苦,出现了严重的怒都滞销困境。产地的购销无法正常开展,导致大批园丁下岗无活计干。究其原因,他们几乎一面倒地把矛头指向了中国采购商。


原来疫情期间,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涌入越南采购榴莲,他们抱团结队在主要的产地聚集,彼此之间展开一场商战,火力全开的价格竞争顷刻间将整个产地的榴莲收购价炒得高高飙起。刚开始这种竞价行为使得种植户们受益,收获颇丰。但很快他们就发现,中国购销市场上榴莲的供应量急剧增加。相比往年来,今年每斤高价榴莲的销量明显下滑,重重积压在国内各大水果批发市场里。

那些原先开心收了高价钱的园主,现在也开始高声抗议。原因不难理解,当局面陷入供大于求时,收购商们便紧缩了手中的货源,榴莲积压无法售出。许多货主承担了巨大亏损,损失惨重。有的农户被迫将成熟的榴莲直接丢弃在地里,任其腐烂变质。


中国商人贪婪自私?

面对这一困局,一些越南园主和水果批发商怒不可遏,将矛头直指那些在中国涌现的榴莲采购商。他们指责这些中国商人贪婪自私,只为了谋取暴利,不计后果地抬高收购价,导致今年的滞销局面。由于高价收购,他们无力消化积压的库存,只能束手无策地看着农场主眼睁睁亏本。

不过在事件的另一方面,中国采购商们也在为自己辩护。他们表示,之所以涌入越南大量收购榴莲,其实也是被迫无奈。在中国国内,榴莲近年来的市场需求量快速上涨,粗略计算,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。很多新兴的榴莲消费群体都来自内陆省份。这种旺盛的市场需求支撑着他们在越南采购的动机。


与此同时,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之路并不平坦。中产阶层收入受到影响,消费者对高价商品如榴莲的价格敏感度增加。就算大量供给使得高价榴莲比往年便宜一些,很多人仍然对这种价格不太满意。导致今年的销量不及预期。当收购价已经到了一定的高位时,上涨的空间就不大了。因此中国商家会选择资金回笼退出竞争,这就难免造成供应量的骤然减少。

中国榴莲市场需走规范化发展道路

无论如何,当前这种滞销困局已经成为既定事实。要想从这种两难困境中摆脱出来,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通力配合。毫无疑问,这对于中国和越南两国的榴莲贸易来说都是一次深刻的教训。


中国商家和消费者应当重新审视本国的榴莲市场。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虽然值得肯定,但也暴露出了市场发展的粗放性问题。作为一个新兴消费热点,榴莲需要被纳入更加规范的商业模式,避免过度投机炒作。从农场到渠道再到终端销售,全产业链条都要建立起规范的运作秩序。

中国商家在海外采购时,也需要增强对东道国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。不能片面地追求暴利,而是要从长计议。任何一种贸易,都需要尊重主体双方的利益诉求,保持良性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。中国商家在这种交往中应更多地考虑自己在东道国家的形象。


中国消费者的榴莲消费意识亟需提升。适度消费、理性消费应该成为一种新的时尚。如果消费者对高昂价格的果品早有心理预期,很可能会促进整个产业链发展得更加健康。


从国家层面来看,这一事件也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重要信号。中国本地的热带水果种植业正面临着巨大发展机遇,这是一个可以充分考虑的重要方向。即便在外地采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,但能够在本国境内尽可能多地种植可是最为理想的选择,不仅环保低碳,从长远看更有利于和周边邻国通力合作,分享市场和种植技术。

就当前这一事件而言,相信随着持续磋商和良性互动,中越两国的利益诉求总能达成平衡。双方合作空间依然巨大。中国商家和越南农民都应该为此付出诚意,以开放、包容、互利共赢的态度来处理好这一困局。只有在借鉴教训的同时,理性地推动互利双赢合作,才是解开这一难题的通衢所在。

声明:取材网络、谨慎鉴别
相关内容
推荐内容